国学经典,读后感7篇

时间:2025-11-11 作者:betray

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既有理性的分析,又有感性的触动,让读者产生共鸣,写读后感时,我们不仅在理解作者,更是在重新认识自己的思维方式,下面是58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国学经典,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国学经典,读后感7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篇1

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夫宇宙绵邈,黎献纷杂,拔萃出类,智术而已。岁月飘忽,性灵不居,腾声飞实,制作而已。夫人肖貌天地,禀性五才,拟耳目于日月,方声气乎风雷,其超出万物,亦已灵矣。形同草木之脆,名逾金石之坚,是以君子处世,树德建言,岂好辩哉?不得已也!

予生七龄,乃梦彩云若锦,则攀而采之。齿在逾立,则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旦而寤,乃怡然而喜,大哉!圣人之难见哉,乃小子之垂梦欤!自生人以来,未有如夫子者也。敷赞圣旨,莫若注经,而马郑诸儒,弘之已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资之以成文,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详其本源,莫非经典。而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将遂讹滥。盖《周书》论辞,贵乎体要,尼父陈训,恶乎异端,辞训之奥,宜体于要。于是搦笔和墨,乃始论文。

详观近代之论文者多矣∶至如魏文述典,陈思序书,应瑒文论,陆机《文赋》,仲治《流别》,弘范《翰林》,各照隅隙,鲜观衢路,或臧否当时之才,或铨品前修之文,或泛举雅俗之旨,或撮题篇章之意。魏典密而不周,陈书辩而无当,应论华而疏略,陆赋巧而碎乱,《流别》精而少功,《翰林》浅而寡要。又君山、公干之徒,吉甫、士龙之辈,泛议文意,往往间出,并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不述先哲之诰,无益后生之虑。

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至于剖情析采,笼圈条贯,攡《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长怀《序志》,以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显矣。位理定名,彰乎大衍之数,其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

夫铨序一文为易,弥纶群言为难,虽复轻采毛发,深极骨髓,或有曲意密源,似近而远,辞所不载,亦不可胜数矣。及其品列成文,有同乎旧谈者,非雷同也,势自不可异也;有异乎前论者,非苟异也,理自不可同也。同之与异,不屑古今,擘肌分理,唯务折衷。按辔文雅之场,环络藻绘之府,亦几乎备矣。但言不尽意,圣人所难,识在瓶管,何能矩矱。茫茫往代,既沉予闻;眇眇来世,倘尘彼观也。

赞曰∶

生也有涯,无涯惟智。逐物实难,凭性良易。

傲岸泉石,咀嚼文义。文果载心,余心有寄。

国学经典,读后感篇2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提倡和弘扬“孝道文化”,评选县、市级“孝道明星”,为推进当地公民道德意识,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孝道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家庭只有弘扬了孝道文化,人人尊老爱幼,才能真正体现人间真情,才能真正创建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宏扬文明新风。

“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纵观中国数千年历史,孝道文化一直被国人奉若神明,渐入吾民族血液乃至浃骨沦髓,成为中华民族有别于他种文明之重要文化符号。孝道自经儒家经典发挥,又与历代王朝制度紧密关联,日渐超越其最初尊祖敬宗和孝事父母之单纯伦理价值理念,被赋予宗教、哲学、政治、法律、、民俗、艺术等诸多文化意蕴,从而转变为关涉血缘关系、政治制度、社会组织、生活礼俗等诸方面之复杂形态。故孝文化道不仅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儒学之精髓,亦为中国文化核心观念之首要。

然而,就在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有些人不但不赡养父母,还虐待辱骂老人。据报刊载:有用狗槽叫老人装饭的;有把亲娘骗出卖掉的;有少壮居华堂、享酒肉,而老人瑟缩于棚角、食残粥的。媒体上经常曝光的儿女不尽瞻养义务、父子对簿公堂的事,也履见不鲜。前几天听到这样一则故事:我的老家某场镇有一位王老汉,养了5个儿女,儿女们的名字是:孝、悌、忠、义,信,可见父母对儿女们的期望是孝顺和忠于信义。然而,儿女长大后,都有相当不错的职业,每个儿女都修有砖房洋楼,但对寡居的70多岁的老父亲却不闻不问。一天早上,老人饿了,想买碗面吃,可身上又没钱,只好去找孙女儿要,结果孙女掏了半天也只给了五角钱。王老汉实在怄气不过,将这伍角钱买了一包“毒鼠强”,回到家全部吞进了肚子里……

从上面的事例反映出现代年轻人“孝顺”美德的缺失。笔者不禁想起前人写的一副《示儿》中堂:“隔窗望见儿喂儿,想起当年我喂儿。我喂儿来儿饿我,当心你儿饿我儿。”很形象地道出了古今一些老年人生活中的艰辛和无奈,也说出了个别家庭一辈一辈忤逆不孝“重蹈覆辙”的悲哀。

因此,践行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敬老人是一种生生不息的亲情之爱,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重要根基。民间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就是“善事父母”的'典范。曾经的《子路负米孝双亲》、《木兰替父从军》、《张良敬老得兵书》、《黄庭坚涤母溺器》、《陈毅为母洗尿裤》等故事,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演绎了灿烂的华夏文明。被人们称为“轮椅上的孝子”——云南残疾青年潘前(苗族),为了赡养体弱多病的母亲,他一边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学技术谋生,一边细心关照母亲,成为年轻人弘扬“孝道文化”的典范。近年来也有大学生背着残父上学,带上病母赴校的的事例,正说明我们的孝道文化正一步一步地在年轻人中提升、发扬、传承。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一个民族只有传承和宏扬了推动社会前进的先进文化,也就是吾民族之孝道文化,吾国人才能具有较高的素质修养,才能传承礼义之邦文明精神,才能使国民经济兴旺发达,才能成为永让世人仰慕的民族。

国学经典,读后感篇3

这几天,徐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国学经典》这一本书,并且还给我们打印了这本书里比较好的名言,让我们多背,让这些名言永远做我们的生活导航。我们通过多读、多背,渐渐的了解了这些名言的意思。

就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吧,我们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这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诚丹心,照汗青就是要为光照史册留下最精彩的.一页。连起来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要为光照史册留下一片赤诚丹心。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没有一个能长命百岁长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个能牺牲,有意气的人。我们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样的爱国。

还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张百岁”、“志小则易足,易则无由进”……一些能启迪人心灵的谚语、名言都能让人滥记于心。这才是读诗、读词的最高境界—读名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国学经典,读后感篇4

真理是最朴素的,就好像春天永远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当我捧起《论语》时,就好像坐在杏坛之下、白果树旁,听圣人谆谆的教导,如沐春风,心灵在激荡中得到慰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让我学会了谦逊,明白了“见贤思齐”的内涵,懂得了人无完人、人人皆有闪光点的道理。在我自大、骄傲时能低下高傲的头、弯下不可一世的胸膛。虚心向他人学习,让我变得充实;发现他人的缺点,让我学会了自省。

虽不为师,但教师的教学方法却与我息息相关。圣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启发诱导教学法让我从另一个角度学会了学习。在我学习中陷入了困境,欲求而不得之时,我明白了应当如何应对,在什么情景下是向教师请教的最好时机,充分发掘了我的潜能,又让我享受到了欲求而得之的欢乐。

圣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让我在学习中几多埋怨的心结打开了。长期以来,我因为对数学缺乏学习的兴趣而没有学习的动力。在其他学科的成绩在班内名列前茅时,唯有数学成绩像耀眼流星后微弱的尾巴。为此,我痛苦过,也努力过,但付出之后的结果总不令人满意,数学成了让我恐惧的学科。在这种境况下,我步入了八年级,这时候我突然发现教师问我的问题我总能回答出来了,上课时也不再心境忐忑了。渐渐地,我有了主动学习数学的冲动,课堂上准确的回答,教师的表扬让我的信心也足了(实不知我回答的问题都比别人的简单)。成绩竟然真的突飞猛进的上升。之后,当我问起教师他是怎样让我这块顽石开窍时,他只笑着说了一句话:当时你的底子有点差。我明白了······此时,我仿佛从教师的笑容中看到了圣人的影子。

“贤哉,回也。”我在学习与生活中的点滴提高,总能从教师或者家长那儿得到奖励,有时虽只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也会令我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从而增强了我学习的动力。“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当我犯错时,教师和家长又俨然像孔圣人一样对我严加管教,受到应有的惩罚。句句严厉的话语会令我如醍醐灌顶,激活我内心深处的.良知,在反省中再走人生路。

?论语》,没有让我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打开《论语》,我就如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正坐在杏坛边、白果树下,倾听圣人的谆谆教导,那一句句话语如心灵的及汤滋润着我的心田,净化着我的灵魂。

?论语》,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本书,多谢你与我同行。

国学经典,读后感篇5

经典的语言常常伴随我们成长,诚恳的语言常常打动我们心灵成长动世人的语句都是从《国学经典》中得到的几千年前的中国历史文化,出现了许多的名人盛世,从他们的言行举止里能体会出名人的思想,名人的气质。

国学是中华我们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话的精髓,接受,提升境界。

以前,我又是很不讲信用,别人借了我一样东西,然后我会偷偷的不让他发现,等有时间了就把他借给我的东西带回家,就当这件事什么都没发生过,那个借我东西的同学也没太注意,可是,时间久了,同学们有的都不理我,甚至跟我绝交了,这是我才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我非常后悔,当初这么做不但偷了别人的东西,也偷了自己的一颗诚实的心啊!现在上了五年级,老师发给了我们一本《国学经典》,我读了以后,里面的内容深受我感触,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诚信,什么是道德,什么是礼貌,什么是孝道,什么是信念。可以说,没有这本书,就没有我这个完整的人。它让我的学习成绩慢慢提高,它让我的品德慢慢高尚,它让别人对我的信赖度更高,它让邻居直夸我有礼貌。现在的我和以前的我相比,真是十万八千里啊!但是这十万八千里竟然是一本不厚不薄的书而救赎了,真是一个奇迹!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在这经典的语句中让我们看到了诚信的重要性,它启迪我们做人要诚实,不讲假话,不欺骗,不作弊,不掩盖错误缺点;与人交往要讲诚信,言必有信,说到做到;对国家、对事业、对工作,要忠诚,尽心竭力,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少人违背了诚信的原则,或许在那时能够有一时之利,可论长久而言,却在以后的道路中留下了抹不去的黑影,将用一生的时间来弥补这个“道德”准则。

“百义孝为先”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经典的五字中让我们看到了孝的重要性,它启迪我们要想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必须首先做到孝。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故事,如“闵子骞劝父感后母”感人至深。可见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谨记于心且把它发扬光大。

“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这经典的诗句中让我们领略到了坚定信念的重要性,它启迪我们:困难好比那巍峨群山屹立在面前,只有怀有一颗坚定信念的心,才能在最后战胜一切几乎不可能的奇迹。当我们回望从古至今的悠久历史,会为中国强大的.发展过程感动惊奇,多少次灾难被我们征服,多少次战争被我们以巧取胜,多少智慧的结晶都历经你挣我抢后存留于世??这无不是坚定信念的体现。

一个坚强伟大的民族铸就了一批批的文人墨客,使经典语句诞生。他们将人生路程中的经历著成了精辟的文本——《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品格、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我们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让我们的品格更上一层楼!

国学经典,读后感篇6

黄昏,窗外的雨淅淅沥沥,润泽着灯光。我宅家坐在书桌旁,重新打开《诗韵国学——女性影响力》,随意浏览几页又掩卷思索,把书中人物的事迹在回忆中渐成一片。《诗韵国学——女性影响力》用诗词讴歌女性的才情、自强、执着、风骨与气节,用国学展示女性的魅力、奉献与品格。从才华横溢的卓文君、李清照到冠军教头郎平、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等,展示不同时代女性在各个领域的风采。我为她们骄傲、自豪,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我为她们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的执着努力而叹服。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事业的追求不再那么执着,面对艰难困苦也没那么有免疫力,往往是力不从心,茫然无措或是一蹶不振。我也不例外,工作上有时遇到点不顺心如意之人之事或是顿足绕开,或是停止不前,或是怨天尤人;遇到困难便退缩,缺乏面对的勇气。直到现在,还在浑浑噩噩的打发着日子,一事无成。近日,随着对《诗韵国学——女性影响力》的啃读、悦读,我如梦初醒,意识到执着的重要,领悟到执着的魅力。

人生的道路弯弯曲曲,宛如蜿蜒的小河,流淌不息;世事的纷繁重重叠叠,恰似高耸的山峰,陡峭险峻。有时候,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会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然而,通过执着的努力追求,则又会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固然,人生需要执着,执着创造成功。执着就像一把钥匙,它能打开人生成功的大门;执着就像一把利剑,能消灭所有的恐惧。执着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人生若没有它,就像中药里缺少了一味药,发挥不了它的光芒。

执着,是对生命最本质的坚守,在纷至沓来的诱惑面前,如锚碇般坚强稳定,稳住左顾右盼、游离不定的心思;执着,是一种伟力,就叫“锲而不舍”!书中的人物郎平,屠呦呦等她们就是靠着锲而不舍地执着追求才取得了今日的成就。大自然的水滴穿石也无不是有着坚持不懈的执着精神。水滴不是汹涌澎湃的白浪,不是肆无忌惮的海涛,但它怀抱着一份信念,九十九分的执着,以日继年,不辞劳苦,倾注生命滴向石头,才有了穿石的成功。

执着,是一种勤勉的跋涉,淡泊的心境,一种刚硬的精神气质,一种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节操。执着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执着是一心一意的全神贯注的追寻、探索,是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探求。执着是热情的`投入,是一份深深的眷恋。执着不仅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心灵的需要。不论你身居达官显位,还是身处平常街巷,无论你奔波于闹市通街,还是栖身于田园山水,只有执着才能置常人眼中的得失、荣辱、毁誉于不顾,才能拥有笑傲人生的旷达与潇洒。执着是一场漫长的分期分批的投资,而成功是对这场投资的一次性回报。执着于自己所爱的事业,追求一份成功与收获,生命才有价值与意义。为了我们的事业与生活,我们永远应该坚守执着,也许收获有迟有早,有大有小,但我们坚守执着的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的大收获。

欣赏执着,品味人生。我断然立下决心将永远学习书中巾帼们的执着追求精神。我将带上那份执着,发挥那份执着,勇敢的在我漫漫人生长路上航行,我将铭刻那份执着在心头,找正人生的方向。

国学经典,读后感篇7

“少年人如朝阳,少年人如乳虎,少年人如侠,少年人如春前之草。”它选自《今日中国少年说》一文。只要是读过“今日中国少年说”的同学会感到很亲切的。文章把我们少年人比喻成朝阳。乳虎。侠。春草。

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中华民族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汉字是人们智慧的结晶,而诗词则是汉字文化的精髓所在。走进诗词就如同畅游在了无穷的知识的海洋。今天我有幸观看到了经典诵读比赛节目《国学小名士》,它好像带我推开了扇神奇的大门,让我尽情遨游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中。

比赛的流程很简单,分为三大环节,“我爱记诗词”“名家对对碰”和“美德大考验”。选手们都不甘落后,大显身手,发扬了中华五千年的经典文化,为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短短四十分钟的比赛,却让我思考了许多许多。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孙荣忆选手说的一句话而引发了我的深思“我左边坐着大哥哥,右边坐着大姐姐,我果断的把虾夹给了他们,这是应该的”是啊,这是应该的。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讲究礼让,礼让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我们作为中华儿女来说更应该把它传承下去。可是现在世上的一些人,他们却不这么想,我们身边的小事就有许多,平时在校园里上下楼梯时,如果可以做到高年级礼让低年级,那我们的校园是不是可以变得更安全?汽车在路上行驶时,如果可以做到大家都让一步,那我们的道路是不是可以变得更畅通?当今社会还有许多因人们没有遵循礼仪而产生的问题,家庭财产的分配,难道就真的可以因为几个钱的问题就可以抛弃亲情吗?如果大家都可以做到“礼让”二字,正如孙荣忆说的'那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好的东西让给朋友;餐桌上的食物让长辈先吃;乘公交的时候让老人,孩子先上。

最后一环节中,还有另一位选手所做的一件事,令我深思。任家豪选手主动承认了自己在礼仪方面的不足,并改正了它。诚信二字虽然简单,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中华五千年自古是我们要讲诚信,可是却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这两个字呢?现在的街道上走到那里都可以看到衣衫褴路的乞讨的人们,而他们大都是利用人们的同情心骗取钱财的骗子。还有些商家图省钱,图省力,就在食品中商品中加些危害人体的东西。还有身边的一些小事,例如,借东西不还的,约好了时间迟到或不到的人。诚信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做到的事情,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要做到的事情。我们小学生作为新一代的栋梁,中华儿女新一代的希望,更应该以身作则,把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民族文化精髓,和传统美德的精神传承下去。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国学是中国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蕴。美德,是中国的传统,它记载着中国历历代代的品行。让国学经典的智慧之光引领自己走出迷茫,让传统美德的大舞台照耀自己未来人生的道路;希望能有更多人继承并国学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自己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