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观后感是一个自我反省和总结的过程,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能力,不断完善自己,有了一篇观后感,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捕捉电影的精髓,下面是58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金刚川》电影观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金刚川》电影观后感篇1
上周日晚上爸爸妈妈带我们去看新上映的大片电影《金刚川》。他们告诉我这是为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拍的电影。
这部电影总共分四部分,前三部分是从三个视角对于同一段事件进行展示:志愿军大部队要过江支援阵地,但江上只有一座木桥,美军反复轰炸,志愿军工兵连反复修,以血肉之躯维护着关键的木桥,最终还是让大部队成功过江,到达前线阵地。最后一部分是对于主题的升华,也是影片所散发的精神力量溢出的一部分,架起了人桥,让志愿军过桥很感人。
电影名叫《金刚川》,但其实电影所选择的故事,是金城战役中的一个小切片,所以这部电影其实是以一个小视角,来展现宏大的精神,电影里并没有出现像电影《大决战》系列里那样的百万人冲锋的恢弘场面。
这个电影其实讲的就是牺牲。志愿军战士是因为不惧牺牲,才守护了那座关键的长木桥,我觉得是他们用牺牲精神筑成我们最坚固的长桥。英勇的志愿军战士!
《金刚川》电影观后感篇2
他们就是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们。
战争,永远是残酷的。我们的亿万同胞们,经历了多少困难,才能赢得一点点生存的希望,和生命的曙光。
食物,对于他们来说,吃到一碗米饭。就是他们最大的奢望了。听着曾爷爷在我们讲他过去打土匪打日军打美军的故事传说。曾希贤爷爷作为部队的大当家,想想当时的战友们吃的是什么?玉米粥。玉米粥听起来还不错,但事实上却是少许的玉米和熙熙攘攘的野菜。每一个人也吃不到多少。即使这样艰苦的生活,曾希贤爷爷照样带领部队的几十名战友英勇战斗。来到了土匪的领地,曾希贤爷爷把战友们分成了三排。“一排上!从东北方攻进寨里。二排上!主攻大门。三排上!来/掩护所有成员。”他们毫不畏惧,冲锋在前。最后把那些烧杀抢掠的土匪们打的落花流水,为人民立了功。
曾希贤爷爷如今85岁了。他还与我们分享了许多伟大的,感人的故事传说。生命垂危的战士,在临死的时候,都还想着任务,想着祖国。最后曾希贤爷爷还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争做四有新人。我联想到我的期中考试,对于抗美援朝的战士们所面临的困难。我是微不足道的,我要继续努力。
曾爷爷还说:我们小学生是祖国的接班人,现在没有战争了,但是我们要努力学习,要把自己学习中的困难当做敌人。你战胜了困难就等于战胜了敌人。听了曾爷爷的话,我满怀信心,也希望自己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明白如今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曾爷爷他和他的战友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我们始终不会忘记你们:那些用生命来捍卫祖国的战士们!
《金刚川》电影观后感篇3
?金刚川》作为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献礼影片,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末期金城战役中的一段历史故事。对基层党员进行党课教育也要学会讲故事,围绕党史、新中国史,讲党的革命故事、讲党的建设故事、讲党的改革故事;讲党课故事,可以从《金刚川》电影表现手法上借鉴一些角度与方法。
多视角讲党课故事,让故事更立体。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开始抗美援朝出国作战,至今已经70年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有像黄继光、邱少云一样太多太多的英雄人物和壮烈故事,影片《金刚川》却将镜头对准了战时“无名”的'普通战士,分“士兵、对手、高炮班和桥”四个部分,多视角讲述了那段鲜为人知的“修桥、渡桥、护桥”的渡江故事。故事原本很简单,志愿军欲渡桥过江参战,遭敌军反复空袭毁桥,在“毁桥—修桥”“毁桥—护桥”矛盾中展开激烈战斗。如果按时间叙事模式来构建这部主旋律电影,背景交代、主角选择、人物塑造等各方面恐怕就要再做打算了,否则,这样短时间内战友情、敌我心不会刻画得如此淋漓尽致,真实得让人感同身受。同一故事,前后左右多方位、多角度掰开来、撕碎了供人“鉴赏”,总有一幅画面、一句话语、一点声光,甚至一丝风吹草动,掠过你的耳畔、飞抵你的心灵,让你在猝不及防中产生震撼,留下印迹,触发感想。讲党课故事其实也不必奢望“以多取胜”,一个小主题就找个故事来佐证、来渲染,一个小观点就捡个小故事来支撑,有时候“唾沫多了也不甜”,反而还可能削弱大主题表达。就像《金刚川》影片这样多视角来讲一个党课故事,把党课需要传达的情感和阐明的道理,在不同维度立体化尽情演绎,或许还让人难忘,还给人以力量。
对比手法讲党课故事,让人物更生动。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受众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人际交流效果比较明显。影片《金刚川》中高炮排张飞、关磊等同志誓死护桥与牛仔气息浓重的美军飞行员希尔·安德鲁等丧心毁桥,人物心理、人物言语、人物选择等等一系列镜头对比:在敌轰炸机毁桥我们深深感佩志愿军高炮排长张飞,战斗致残后奋力拼杀时那一声“来吧”嘶吼中视死如归的高尚与伟大!志愿军步兵、工兵、炮兵三个兵种为完成作战任务各尽其职的战时表现,紧张节奏里暴发强大场景代入感,风趣的方言、生动的语言,让人物栩栩如生,真实、真切、真情,禁不住让人屏住呼吸,迫切地与人物同呼吸、共命运,爱国情怀、牺牲精神轰然而生!渡桥毁了又修、修了又被毁,志愿军靠人工短时间内修复桥体,连敌人也感叹为“奇迹”;木桥屡次被毁,最后志愿军战士搭建“人桥”,一木、一人两样“桥基”最终筑起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坚不可摧!《金刚川》电影里不少英雄战死,绝大多数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是197653名为国捐躯烈士之一,就那样前仆后继地无畏牺牲,成为永恒!讲党课故事也要善于挖掘身边先进典型的人物故事,学会用对比手法,让人物活起来、真起来,让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党员故事广为传颂!
《金刚川》电影观后感篇4
周日上午,我们五会全体师生,去奥斯卡影院观看了《金刚川》这部电影。
影片讲述的是在1953年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向金城发起总攻前的故事。当时,前线资源匮乏,人员不足,援军在金刚川桥上向金城进发。可美军以多种方式阻挠,用远程榴弹炮、战斗机、轰炸机、延时炸弹等,把木桥炸的破烂不堪。中国人民志愿军以顽强的意志,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奇迹般的把木桥一次又一次的修好了。最后木桥被燃烧弹击中,工兵们视死如归的跳入水中,把桥板顶起,让大部队踩着他们的身躯,前往金城。
他们顽强,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想起了学校里,举行的长跑比赛。一组八个人,同学们一个个蓄势待发,一声令下,我们这一组像一匹匹脱缰的野马,向前冲去。
才跑了一圈,我就有点跑不动了,我们的脸变得通红,流下了豆大的汗珠。坚持、坚持,我不停的跟自己呐喊,到了第三圈,我的腿像豆腐一样软,无论怎么使劲,就是跑不快。我就想坐到地上休息,可我还是不能放弃,即使走过去,终于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我跑到了终点。
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我们要像电影里的战士们一样,顽强,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金刚川》电影观后感篇5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面对敌人的枪炮时,他们有过害怕吗?在敌人飞机的轰炸下,他们有过退缩吗?在自己生命垂危的时候,他们有过后悔吗?在观看了《金刚川》后,我终于明白了。
?金刚川》这部影片讲述了抗美援朝,我国志愿军在行进时,被一条大河拦住了去路,河上只有一座桥。可是,敌人不停地轰炸,让他们无法过桥,但他们不怕敌人的炮火,桥毁了,志愿军只用了三个小时就又架了起来。他们不怕牺牲,以死相拼,最终成功过河。
看完影片,我的心揪成了一团,他们难道真的不怕牺牲吗?不,不是的,他们是为了祖国的未来,他们因为爱,所以不怕牺牲,他们为了国家而付出了一切,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些难道都不值得我们敬佩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像他们一样,这次疫情中的那些医护人员们,他们为了人民的健康,放弃了与家人们团圆的机会,冲向了抗压第一线。在无声的战场上他们与病魔做斗争,与时间赛跑。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死神的手中夺了回来。多少医护人员因为疲劳过度而晕倒了,但醒来之后又继续工作。又有多少医护人员自己身体不适,但依然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这些人都值得我们记住。在这些人里,张定宇这个名字载入了历史的画卷,他患有渐冻症,为了不让同事和病人担心,他闭口不提自己的病情,每天都和别人一样,冲在前线。抢救病人,阻止病毒扩散,这不也是爱国精神的体现吗?他们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我们作为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虽然不能像军人,医护人员那样。但我们要努力学习,在祖国有危难的时候,在他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要挺而出,为祖国做贡献,为他人送温暖。
《金刚川》电影观后感篇6
大国精神“英雄气” 敢于担当组工“魂”
砥砺本领“能”担当,当好祖国的“红缨枪”。犹记得,2019年刚到组织部之初,对政策、文件的不理解,切身感受到了“本领恐慌”。在同志们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工作能力与组织文件要求渐渐明晰,从最初的组工“小白”变为了现在的“行家里手”。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能力对于我们组工干部的重要性,组工干部要在每一个平凡岗位、每一项具体工作、每一件细微之事中,尽心尽责尽力,按组工干部的要求砥砺本领,以只争朝夕的劲头提高能力,潜心谋事、一心干事,扛起革命先烈交给我们的重担。
创建环境“愿”担当,打造组工的“理想乡”。在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金刚川》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我们这些人,一步都没有退守。”我们组工干部作为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更要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与此同时,如同电影中令美国人闻风丧胆的“人桥”一样,组工干部也需要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氛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中明确表示要为敢于担当、勇于任事的局面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机制支撑,各级组织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组工干部的培养,创建组工干事自愿担当的环境和干事创业的氛围,为勇于担当者担当,为敢于担责者担责。
担当是“在其位、谋其政”的尽责,是“知其难为而为之”的勇气,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新时代组工干事要在“无我”的执念中锐意进取,屹立起砥砺崇高信念、追求远大理想的“大我”丰碑,扛起革命英烈的重担,肩负历史使命,以“无我”为帆,以“大我”为岸,于平凡岗位、日常工作中诠释忠诚与担当的组工“魂”。
《金刚川》电影观后感篇7
坐在宽敞舒适的本田吉普车里,我的心情格外激动,不停地催问着爸爸:“到了吗?快到了吗?”突然,一辆辆威猛帅气的陆战式坦克展现在我的眼前。紧接着,一架架排列整齐的火炮、米格式战斗机也依次闪亮登场。“哦,抗美援朝纪念馆到了!”我兴奋地大喊起来。车刚一停下,
我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冲进了纪念馆的大门。
展厅中央,两座青铜雕像高高地矗立着,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彭德怀总司令临危受命时的场景。毛主席和彭司令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彭司令身穿呢子大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望着朝鲜的方向,好像正暗暗下定决心,一定不会辜负毛主席的期望。在雕像的后方,刻着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大厅里一直回荡着“打败美帝野心狼”的雄壮歌曲。
在第一展厅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军用水壶和美式卡宾枪。我兴奋极了,在一个个展台前穿梭、观看。听导游阿姨说:
“抗美援朝战役共分为五次大战,每次战争都相当地激烈。第一次大战志愿军就将联合国军打了个大败,直接把他们赶到了三八线以后。朝鲜人民为志愿军缝补衣物,运送粮食。曾有一群朝鲜妇女顶着炮火,为志愿军战士们送饭菜。这浓浓的中朝两国友谊,怎能让人忘怀?在一次次战役中,也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拉响手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孙占元;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的邱少云;第一个将敌军战机击落的王海……这些英雄的光辉事迹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
走过超级通道,一个巨型战斗模拟沙盘就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这就是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在沙盘旁的介绍中,我得知上甘岭战役打得极为惨烈,历时43天。美军共投入6万余人,重型武器不计其数。在攻打597。5高地时,志愿军遭到了密集的炮火阻拦。通讯员黄继光在弹尽粮绝之时,挺身而出,冲向了敌军的火力点。在探照灯的指引下,他艰难地爬行着。最终,用自己的胸口堵住了敌人的枪眼。“杀呀!为黄继光报仇。”震耳欲聋的口号声响彻云霄,战士们向潮水一般涌了过去,一举攻下了高地,为以后的大小战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看到这里,我仿佛也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和志愿军一起痛打美国佬。
走出展厅,我感慨万千。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穿越历史,领略了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事迹。我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我们新世纪的少年,一定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保家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