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能够把阅读时的困惑转化为探索的动力,在读后感中,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共鸣,以下是58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奶蜜盐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奶蜜盐读后感篇1
过年期间依旧忙碌,抽出几天的时间边工作边看这本书,昨天终于看完了,经过不断思索,我感悟良多,受益匪浅。 《奶蜜盐》这本书的内容是以温暖的笔触,理性的思维记录作者对女儿的,充满慈父的情怀,是一本值得用心阅读的典籍。这本书告诉我们会年轻父母育儿先育己,在孩子成长的同时自己在成长,有心的“好父母”会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在生命的各个阶段为孩子及时添加“奶蜜盐”。
这本书之所以叫《奶蜜盐》,我想有这么几层含义。一是用生命之初的“奶”为生命涂上温暖底色。奶是母亲的奶水,也意味着以母亲为核心的充满温暖、充分照料的生活环境,这个环境以充分的爱和满足感为向导,所有孩子都不可或缺。孩子需要母亲,如同人离不开空气一样,需要时刻围绕在他身边,给予孩子甜蜜的注视,对孩子的表情,动作,声音做出及时的反应,让孩子从小就能产生更多的自我肯定。二是阳光健康的孩子是被“蜜”浸泡过的“蜜”具体是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把鼓励、赞赏这些甜蜜的情感支持方式,变成家庭中最重要的互动方式。三是生命之“盐”,让成长举重若轻。“盐”是世界上最不可或缺的东西,人生总是以各种挑战相伴,父母帮助孩子成长,要学会放手,帮助孩子减少对亲情和家庭的依赖,就是给孩子一种最好品格力的培养。一个人生命中所添加,适当的"盐",能让人处惊不变,让人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不同的适应能力,这样的人才具有改造现实的能力。
本书最后从根本上追本溯源,说到父辈,更上一辈人对父辈的影响,以致父母对我们爱的缺失,让我们有各种各样的不完善。这需要我们自己去克服各种困难,只有完善自己,才能让我们在育儿道路上不再重蹈复辙,出美好的下一代。孩子的成长是“慢”的过程,如同树木需要深深的扎根才能茁壮的成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像阳光雨露般滋润孩子的心灵,给孩子添加足够的“奶蜜盐”。这样,拥有足够的生命滋养,孩子的身心才能更健康,才能走得越来越远,才能更加懂得如何获得幸福,拥有幸福的能力。
奶蜜盐读后感篇2
?奶蜜盐》是由作者张文质,著名学者,写的一本关于家庭的书。
书名《奶蜜盐》到底什么意思呢?
从书中可以了解到,奶蜜盐其实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实施的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当孩子还在婴幼儿时期的时候,作为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奶。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很幼小,所有的需要都是本能的需求,比如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以及很多很多的爱。当孩子稍微长大一点,父母要让孩子感觉生活在蜜罐中,感觉到生活很幸福,世界很美好。但是仅仅给予孩子足够的`奶与蜜也不够,这样的情况下长大的孩子是被溺爱的,不懂得爱与分享,能力不足以应付社会生存。所以父母需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盐,所谓的盐就是规则。需要让孩子明白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让孩子学会生存,而不是一味地溺爱孩子,让孩子无法在社会立足。《奶蜜盐》的作者张文质是一名学者。在书中作者结合自身经历、养育女儿的经验以及广大的案例,总结出一些可行的令人信服的孩子的理念。关于打骂。作者在书中提及自己及朋友孩童时期的经历,讲述父母打骂对于孩子心理的不良影响。
老一辈的父母信奉棒棍底下出孝子,所以在那个年代,父母对于孩子的总是非常粗暴。一言不合,父母可能会开始骂孩子。在我小的时候,我总是能够听见邻居对自己的小孩骂声不绝,一点点的生活琐事就开始骂起来。现在回想场景,我觉得记忆犹新。想必这些记忆对于当事人来说,印象更加深刻。关于溺爱孩子。自从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之后,家里的小孩子被长辈犹如宝贝一样呵护,生怕被风吹雨淋,不让孩子受一点点委屈。这一点在城市家庭中体现更为明显。书中指出,要学会让孩子独立成长。作者以自己的女儿为例子,当她还是学生的时候,作者让女儿独自乘坐公交车去县城的姨妈家。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可是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对于家长而言,同样需要很大的勇气。
作者在书中提出一个观点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作者提出要将孩子作为正常人培养,而不是将孩子当做天才。这一观点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目前很多家长总认为自己的孩子很优秀,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只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这种情况下培的孩子,即使成绩好,但是会出现很多不好的现象,比如人际交往能力差,不适应社会、自理能力差等等。这样的会导致孩子很受挫折,他们在学业上的优秀让他们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结果在面临真实的社会关系的时候,他们感到非常不适应,导致自信心严重降低。这样的对于孩子来说并不算成功。
?奶蜜盐》这本书的观念不仅仅针对某一阶段的孩子,它可以作为每个父母的教材,无论孩子处于哪个年龄段都适用。书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多个角度论证如何正确做父母,引导并孩子。书中指出如今大多数父母存在的一些错误方式,同时也给出好的建议与方法。做父母的人们都是在学习中成长,没有谁天生就会做优秀的父母。《奶蜜盐》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读后觉得受益匪浅。作为教师的我们,其实也扮演着多重角色,父母就是其中的一个角色,所以了解对于孩子的同样适用于一线教学。
奶蜜盐读后感篇3
寒假期间,我认真拜读了张文质老师的作品《奶蜜盐》。这本书具体诠释了家庭的实质内容,用最易懂、最亲切、最熟悉的三种物质奶、蜜、盐组成孩子生命成长的核心元素。这三种元素积聚能量,影响着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在这本书中张老师让我们探寻到了家庭的第一定律,让我们做父母的受益匪浅。
“奶”是以母亲为核心的充满温暖充分照料的生活环境。它给孩子充足的原动力,为孩子的生活涂上温暖的底色。以爱为“奶”的营养要浇灌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文质老师在这本书中强调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很多家长或许认为孩子还小,陪伴他们的时间还很多,然而时间如流水般快速,我们一眨眼的功夫,孩子们已经长大了。有时我们和孩子相处缺乏耐心,玩一会儿就想让他们自己玩,或者看会儿电视,这样能给我们自己腾出点儿时间发发朋友圈,翻翻微信,享受一下手机带给我们的快乐,于是就放弃了与孩子在一起的机会。当时可能不觉得什么,其实会让孩子失去很多。我家老公在外地工作,孩子平时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我也只有下班后陪伴她,有一次,孩子边玩边说:“我有妈妈陪着我,好幸福。”看着她满足的样子,我心里说不出的滋味,“是的,豆豆是个幸福的小宝贝”。“我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呢?”一句话神情暗淡了下来.我告诉她说:“爸爸很爱豆豆,只不过工作单位太远暂时没法陪着我们,不过我们可以和爸爸视频对不对?”“对对,我们可以和爸爸视频,我们视频去了……”她欢快地一蹦一跳的,像只小鸟,开心极了。可见,在孩子的内心深处父母的陪伴是不可缺少的,父母的陪伴才是给孩子最真的爱。现在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玩具,不是漂亮的衣服,不是书籍,而是父母的陪伴。哪怕陪孩子一起看会儿书,去一次游乐场,做一个小游戏,一起画幅画……对孩子来讲也许也就是需要的爱。
蜜,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鼓励赞赏这些甜蜜情感的支持,变成家庭中最重要的.互动方式,他会帮助孩子去探索一个更好的世界,对孩子来说父母给予鼓励越多,孩子成长的就会越好,也会让他们感到快乐,他们会更加努力去完成一项任务。文质老师说:“如果我们批评越多,孩子就会越感受到挫败,就会对自己丧失信心。”我的孩子特别喜欢画画,有一次画了一次植树的画,一不小心把涂料弄到上面,有的小朋友就说“真不好看什么都不像。”孩子伤心极了,哭着像我诉说了这件事,“妈妈我好笨啊,我怎么什么都弄不好?”我看着哭的像个泪人的宝贝,首先把她抱在怀里,抚摸着她安慰到,“没事的宝贝,能画这么好已经很不错了,下次拿涂料时小心点就行了,现在妈妈特别想和你一起再画一幅植树的画怎么样?”“好啊好啊。”瞬间孩子又笑了,所以文质老师讲的很好,任何一个明智的父母,都要提醒自己多给孩子积极鼓励,少给或者不给消极评价。
盐,是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质,让他有勇气去面对现实,去承担接受属于自己的任务,让孩子在锻炼中成长,不回避,不退缩。读完这本书,回味良久,回想育子的历程,守望育子的幸福,我知道,成长是一个慢慢的过程,育人的路漫漫其修远兮,任重而道远。我们仍需继续努力。
奶蜜盐读后感篇4
纪伯伦说,你的孩子也不是你的孩子,我们走在人行的大路上,学着面对当时的现在,中国式的说辞有很多相关的论述,各得其说。奶蜜盐,这个讲出来的道理,说给为人父母听,看到这个名字大概就能明白,这个说烂的词汇,还能说出什么新意,带着蔑视能更发现习惯意识里的颠覆吧。
童年时的快乐会伴随一个人在接下来的余生,三毛说13岁之前所受的伤害往往是最深的伤害。在陈述奶篇章的时候,并不是我们常识中的一味迁就,自骄自大的教说。事实证明,在哈佛的“面无表情”母婴互动实验及婴儿心理分析中,童年的快乐让一个人总是容易幸福,虽然不是必然但是是有依据的。中国式父母总是一副孩子欠钱的样子,把自己的自尊放在孩子的不懂事中,终于做了一次皇帝的发号施令,如果爱有附加条件,谁会愿意成为你的永恒。强调母亲的“在场”,孩子都不陪,爱从何说起?爱应该回到每天的日常生活,建设你的'家庭日常生活做起。当你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是天,喂养你所有的奶,孩子的快乐,只是因为父母。年月改变的容貌,改变不了爱。你的奶给够了一个童年吗。
然而对于蜜,作者的解释是让孩子认识与体察“好的世界”。先弄清“爱”的本质,然后去爱。总听到常言,孩子应该感恩父母的无私奉献,当然,给了我们生命的父母,是伟大的人,然而父母的爱,就是孩子的债吗,要用尽一生去偿还吗。按父母的要求,走父母讲的路,最后过完这一生,这不是我希望的。请让儿童成为儿童,把每个孩子都当成天鹅一样去鼓励,成为他们自己的自己。我也有过被父母打击的经历,然后就再也不会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了,因为那是父母不喜欢的。我不知道如果我的坚持会不会给人生带来一丝丝的不一样,但是我是不甘心的,现今的当下,总是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想到来到曾经的那个地方,父母有时给出的机会只是让我们年少的时候错过了自己的机会。孩子的世界,比成年人要慢,我始终是赞同的。谁也不是天才,谁也不能给自己准备人生,就按自己的走吧,差一点,又何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的人生缺的往往是品格与智识的“盐”。,总有人把刻薄当做耿直,总有人把无礼当成熟悉,总有人把随意看成亲密。可能中国人的不起于齿让很多人对待自己的孩子就是叫骂而不是摆事实和讲道理,孩子就是不懂事的,需要父母来责备。可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格,每一次的成长肯定是在每一次的欢喜中,一个让人抵制的情绪,要如何成就自己的人间。权利一定要掌握在父母手里,但是结果会是什么样子,不会,小时无担当,老大徒伤悲,不接地气,怎么成人?在追求名利的当下,惩罚,伤害是双向的,虽然能有暂时的效果。突然想起父母常说的一句话,要不是当时对你严格要求,你连大学都上不了。听到这句话,可能父母觉得就是说说而已,哪有这么矫情的孩子。是啊,说说而已,可是每个强势的父母背后可能站着一个懦弱的孩子,就算他的自信有很大的热情,最后也是一点点消失,1次批评,需要24次表扬才能补偿。现在很多孩子都是沉默的,孩子会闭上倾诉的嘴巴,不仅仅是因为没有共同话题,而是我的自信在你心中缺席。
生命之奶,快乐之蜜,漂移之盐,所有的成长都是要付出代价的,野蛮其身体,文明其精神,请原谅你的孩子也不是你的孩子。
奶蜜盐读后感篇5
如果一辈子只看一本教养书,那它一定就是《奶蜜盐》。我是对照着自己的两个孩子来看这本书的,读完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甚至于孩子成年之后的幸福,根源都来自父母,来自家庭,只有父母给予孩子充分的“奶、蜜、盐”,孩子必然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优秀的人。
本书便是围绕孩子所必需的“奶、蜜、盐”这三部分来展开讲述的。
“奶”最原始的是指母亲的奶水,更深层的意思,就是指母亲的爱和陪伴,是父母用爱为孩子营造的成长环境。
在我大女儿两岁的时候,我们准备生二胎。那个时候,二胎政策还未放开,周围朋友中几乎没有生二胎的。在我怀孕五个月的时候,左邻右舍的奶奶们便开玩笑似的对我女儿说:你妈妈要生小弟弟啦,到时候就不要你了!女儿听完便嚎啕大哭起来,从那时起,她便时时粘着我,一步也不离开,还时不时的哭闹。(她自小是一个乖巧,不爱哭闹的孩子)最后愈演愈烈,一直到妹妹出生后,她也不喜欢妹妹,更不允许我们抱妹妹。当时的我们真是手足无措,我们只能假装疏远妹妹,每时每刻陪伴着她,渐渐地,她感受到了我们对她的爱并没有因为妹妹的到来而减少,慢慢的恢复了原来的乖巧,更是成为了最喜欢妹妹的人,
但是,这前后经历了痛苦的一年多的时间。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明白,孩子的哭闹并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因为她没有了安全感。由于怀孕肚子变大,我几乎不再抱她,和她的互动也越来越少,我没有意识到这时候的她是多么地需要母亲的关爱和陪伴,而邻居的话就像是导火索。也许,当时的她会产生“我不再被爱了”“我不重要了”“我是多余的”这种认知,以至于我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后怕。也许,当时就有《奶蜜盐》这本书的话,我们就不会有这样痛苦的经历了吧!
“蜜”指的是父母用赞美,鼓励等有益的互动方式和孩子交流,孩子童年幸福,才能认识与体察“好的世界”。
我的两个孩子,性格截然不同,姐姐性格开朗,热情,阳光,兴趣爱好广泛,家中自然不乏对她的表扬和鼓励。可妹妹生来比较内敛,什么事也不积极,我们就很少去表扬她。可张文质老师说:丑小鸭并非生来就是丑小鸭,要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天鹅一样去鼓励。于是,我改变了方式,试着找她的闪光点,鼓励她,我发现了许多我之前没发现的优点,一段时间以来,她的进步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自信了,也许这就是鼓励的力量,爱的力量。
“盐”是世上最寻常又最不可或缺的食物,它还是一个人坚毅,勇敢与有责任心等优异品格的象征。
对孩子加“盐”的必须得是孩子的父母,现代社会较我们幼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能再以我们的父母我们的方式来我们的孩子。现在的社会存在着许多危及孩子生命危险的隐患,我们首先得孩子把“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要让孩子学会面对危险的正确方法,拒绝盲目的英雄主义。其次,就是要适时的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劳动意识,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慢”过程,如同竹子一般,用漫长的时间把根延伸数米,才能茁壮的成长。在孩子扎根的过程中,父母就如阳光雨露般,给孩子添加足够的“奶、蜜、盐”,让孩子的身心更健康,才能获得更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