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心得体会,可以更高效地管理时间和任务,很多人都要写工作心得,我们在写心得是要沉下心来,下面是58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家校合力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家校合力心得体会篇1
要不是看到孩子挑灯夜战备考生物,我甚至都不知道孩子考试的事情;要不是孩子说学校给家长布置了阅读和写作任务,我也不会去读杨东平教授的文章《什么才是理想的》;要不是我爱人非把让家长写学习心得的作业留给我,我可能到现在也不会反思自己在家庭中角色的缺失。
一直都以为学校是的主阵地,作为家长,只要把孩子送进学校之后,孩子接受的任务就交给老师了,自己做甩手掌柜也乐得轻松。细思之,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有缺失的陪伴最后都需要加倍来偿还。孩子上幼儿园读小学低年级时,因为年龄原因,还需要家长事事亲力亲为,不厌其烦地讲故事、耐着性子陪伴写作业、出去玩耍目光时时不敢偏离……但等孩子上了小学四年级之后,我想当然地认为小小男子汉长大了,完全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照顾自身的安全,而且不是经常听到“家长要学会放手”之类的呼声吗?于是,我也就理所当然地学着放手,不再事无巨细地去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成长。书还是会买很多,让他自己读吧,但读了什么,读了多少,效果怎样,基本上不曾过问。渐渐地,我对孩子学习的关注也仅限每一学期对考试成绩的询问。孩子的吃穿住行、心理变化,自有她妈妈负责,我这个爸爸做的好像很轻松,基本上什么都不用管。
直到六年级,在一次和老师的交谈中,我才知道其实孩子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比如爱偷懒、不认真写作业,不主动改错题等等。我眼中听话的孩子,其实已经在成长过程中开始叛逆了,只不过我被儿子乖巧的表象遮蔽了双眼,没有及时看到事情的真相。事实给了我当头一棒,我意识到这样下去只会把孩子推得越来越远。可是家庭的最佳时间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任你多么后悔也也于事无补。
孩子上初中,选择了离家最近也最好的五中,也是我的母校。我想让孩子的梦想重新在这里起航。作为父亲,一定要和青春期的孩子有足够的交流沟通,多些陪伴,多些耐心,多些正面引导。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塑造和培养一个健全的人。于是我开始推掉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尽量在孩子放学之前回家,尽量在他学习的时候放下手机,捧着书读,做一个合格的爸爸。言传身教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不久我就欣喜地看到了孩子的变化。他开始主动和我谈学校的事情,有不会的题也愿意向我请教,我突然感觉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自己的形象在儿子眼里又重新变得高大起来。孩子很快就要升初二了,现在我看到他身上的闪光点越来越多,而且不管对于什么事情,都有一股冲劲,还跟我说要做就要尽力做到最好。
我爱人曾经推荐我阅读《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当时我还不屑一顾,竟然说做妈妈的为什么要把的责任推到爸爸身上?如今我算是明白了,父母是孩子的朋友,是孩子的老师,是孩子的引路人,缺一不可,我们的行为常常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明智的家长一定不会忽视家庭的重要性。今天借学校给予的这个学习机会,我开始自我反思:只有家长的改变,才能有孩子的改善。从此时此刻起,我下定决心不再推卸责任,要给孩子积极的影响,愿良好的家庭和学校,能够为每一个孩子铺设一条宽广大道,让他们带着理想和憧憬,带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激,走出校门,去创造属于他们的美好人生!
家校合力心得体会篇2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形式下,对艺术、方法有了全新的要求,不仅仅是一张嘴、一支笔那么简单,而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全新模式去适应当前的需要。其中,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对孩子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更真实、更全面的了解孩子全天候的行为和思想动向。谁重视了家校联系工作,谁就掌握了的主动性。家校联系平台的建立是符合当前需要的,是当前重视的。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阵地,,但不能仅仅只靠学校,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长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强家校沟通,形成合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的学校和没有学校的家庭,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因此,学校和家庭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家校联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走出去,当然也可以请进来。针对本校生源复杂,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层面不同,我觉得电话联系或发短信比较有针对性。
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利用“校讯通平台”建立家校联系,提高教学和管理成效。目前全社会对都十分关注,作为家长,他们格外关注学校、老师对自己子女的情况以及自己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它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1、家庭作业完成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家长只有知道每天的家庭作业,才能更好地监督。我经常听到家长说:“我每天都问孩子家庭作业是否完成,他总是说做完了”但是老师一检查就说忘记做了或者丢在家里了。而“校讯通平台”可以彻底解决这种“学生骗家长”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2、定期发布考试和测验成绩,让家长实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定期通过“校讯通平台”把学生的考试或测验成绩发给家长,让家长更方便快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鼓励,提升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3、及时通知家长特殊事情,有利于抓好学生安全工作。有时遇到突发事情或恶劣天气,,教师可通过“校讯通平台”短信平台发布“紧急通知”通知所有的学生家长,提前做好应急措施,避免了以往逐一打电话通知的烦恼,省时又省力。例如,在一次上午放学后,学校接到上级的紧急通知:下午有台风、暴雨经过我市,要求各学校下午放假半天。学校立即通过“校讯通平台”及时通知学生家长:“由于恶劣的天气情况,下午放假半天,明天正常上学”。通知避免了学生在上学路上出现安全问题。
4、易于单独沟通,不伤害学生自尊。很多家长都以工作忙的原因忽略了亲子,又或者方法简单、粗暴,于是,反感、敌对、叛逆、孤独、焦虑、偏激等等敌对行为和心理状态就产生了,与上一代人之间的代沟也由此形成。为此,我经常利用短信平台指导家长走出家教误区,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我经常通过短信平台把学生在校的点滴进步告诉她(他)的家长,她(他)的家长也能及时地进行相应的鼓励和……
总的来说家校之间坦率而真诚的交流是良好的家校合作的基础,学校和家庭之间都想把自己所想和所做的事情告诉对方,因此交流势在必行。只有家校合作的才是完备健康的。
家校合力心得体会篇3
说起孩子,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小小儿童,他们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个的惊喜。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真不知道是我们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我们? 要说起孩子,我觉得谈不上有什么成功之处。但是,孩子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一个了略懂人事的少年,这过程也的确是凝聚着我们做父母的一番心血。这其中也有不少困惑。下面我来谈谈我们家庭的一些理念和心得。
我家孩子的宗旨: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一切时,一切事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多为公着想,尽量断除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必须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
孩子一天天长大,但无论怎样长他们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会那也不行,处处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其实孩子的能力经常是出乎我们想象的,关键是我们会不会放手让他们去做。大概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好像一夜之间孩子就会做些我们从没特意叫过他的事情,我们会惊讶:他怎么学会的?这就是孩子,只要我们肯放手让他迈出第一步,他们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可能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让他们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轻松,但孩子一次做不好会有两次、三次,总有一天会做好!如果不让他去做,恐怕将永远做不好。我们在家尽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大人盛饭、倒茶水、扫地等,现代社会交际能力也很重要,也要重视培养。我们一是鼓励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二是交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孩子要立大志。人无志向就不能成大器。志向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所以我们家庭是经常督促孩子要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要求孩子要立大志。明确方向,努力学习。精进不退,在家中,要求孩子作到“父母呼,应句瑗;父母命,行勿懒。”在学校要求孩子做到“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诲。”上课时要做到认真听课,要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一切作业,团结同学,要做到取长补短;在学校要争取多做对大众有益的事情。严格遵守校规,孩子力争做到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这就是我们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和的纲领。
家校合力心得体会篇4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阶段平稳过渡的过程,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次重要的身份转变,也是儿童在人生的长坡上继续前行的一个里程碑。为了更有效、更科学地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衔接理念,树立科学导向,助力幼儿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20xx年10月15日下午我园邀请了八大峡小学大队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徐海燕老师为大班家长及老师们开展幼小衔接专题讲座。
徐老师以生动的案例切入,结合对幼小衔接相关政策的解读,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幼小衔接,树立正确的观念,避免重知识而轻能力的培养。
徐老师以《家校协同,自然衔接》为题,从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幼小衔接常见的误区及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如何科学做好幼小衔接三方面入手,重点向家长们阐述了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及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在互动答疑环节,徐老师结合自身多年的从教经验,通过丰富的实践案例解答了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并向家长提供了具体、可操作性的建议。
活动中,家长们认真参与,用心聆听,老师们认真学习,做好记录。活动结束后,家长们通过微信群分享自己的感受,纷纷表示在日后的过程中,将与幼儿园携手共育,更加科学、有效地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通过本次幼小衔接讲座,家长们真正了解了“幼小衔接”的含义,也懂得如何科学地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同时,也让家长们了解到从幼儿园到小学要科学过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知识、技能的准备更为重要。相信通过幼儿园、家庭的共同努力,孩子们一定能愉快、顺利的度过幼小衔接的美好时光。
家校合力心得体会篇5
今天是中秋节假后上课的第一天,距开学已过去三周了,孩子自升入四年级后,在学习积极性方面比起三年级的她真是判若两人。孩子的班主任王老师打电话给我,让我写一篇《育子心得》,以便了解孩子的学习习惯得以好转的外在原因。听到这里,我的心里真是感到无比惭愧。因为在孩子上,我自认为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从一年级起,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习惯上,我一贯只是言语告之,而不去严格督促,长此以往就导致了孩子做事拖拉的坏习惯。孩子从)一年级一直到三年级上学期,她书包里所有的书本基本上没有完好无损的,全被女儿亲手戕虐到一级到三级伤残不等。各科老师隔三差五的反馈给我说孩子的`某个书本又莫名其妙的不翼而飞了。很显然,事情已经到了一种很严重的地步了,必须马上采取措施补救。现在想起来,我当时的想法真是很伟大:这不是孩子的错,孩子急需帮助!从那以后,女儿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我除了告诉女儿如何做,还要示范给她看,看着她去改正,耐心的去教她。做好了就给予奖励,不论是精神上的口头表扬,还是物质上的实际奖赏,说到就及时做到,只要许诺就一定落实,从不食言。孩子逐渐有了好转。孩子的坏习惯一旦养成,改起来是很困难的,是需要时间的,也许三年级的下学期就是女儿转变的一个过渡期吧。孩子现在的表现虽然积极向上,但仍需要乘胜追击。孩子的好习惯需要家校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
总之,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家长和老师有着极其重大且不可推卸的责任。只要家校联合,耐心正确的教导孩子,就一定会出高素质的学生。
以上所谈,实在谈不上育子成功方面的心得,因为我和孩子她妈妈对于孩子近期的转变一直都很迷惑,也许这种疑虑正是源于孩子现在的老师的缘故吧。所以衷心地道一声:谢谢老师!
家校合力心得体会篇6
本学期,重新接手一群小班幼儿。作为小班教师必须从自己的点滴做起,谦虚谨慎,耐心细致,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把每件事情,每项工作做的更好,让每个孩子得到更周到、更细心的照顾,并在各领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爱心、耐心
幼儿园教师首先要有爱心,她们应给幼儿母亲般的爱抚,使孩子感受到老师可爱可敬。真正的爱心是广博的,是面向全体幼儿的“博爱”。这是教师的天职。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不能自理,孩子由个体进入到群体中生活,开始会有一种陌生感、恐惧感。对于刚入园哭闹的孩子,老师没有耐心是不行的',新生对陌生环境需要适应,老师要耐心安慰他,多和他们交流,多带他们熟悉环境和周围的小朋友。此外,教师还要很快了解孩子的性格、爱好,先和他们交上朋友,让孩子喜欢和老师一起玩,让自己在孩子心中有地位,而且能玩得开心,这样,他们会很快适应的。哭闹幼儿情绪安定下来,再慢慢引导幼儿培养其规矩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二、童心、知心
幼儿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正处在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老师的活泼开朗会给孩子们生机勃勃的印象,能创建一个轻松活泼的气氛,会使幼儿的心境始终保持愉快,逐渐形成健康开朗的性格。教师应变一个滔滔不绝的讲师为幼儿听众,这是老师的智慧和能力的表现,这就需要老师要有一颗童心,去和孩子们叫知心朋友。我处处以孩子为出发
点,走进孩子世界,做到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把他们的每件事情都当作大事情来看,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使孩子真正生活在自由宽松的环境里,把老师当成知心朋友一样吐露心声。
三、细心、尽心
教师应该多以鼓励和表扬去激励每一个孩子,无论孩子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老师要及时给予表扬与奖励,以强化幼儿好的行为。同时还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幼儿的表现,譬如,孩子的食量,挑食情况大小便习惯,睡觉规律等等。孩子一天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表现情况等,都要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使家园共育工作更具实效。
人们常说:“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表”。时代的进步要求老师不断提高素质水平,努力培养出创新新的人才。我自感才疏学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担此重任。因此,在工作中我积极探索、虚心接受领导及同事的意见。我不但注重自身的修养,刻苦钻研教材和幼教书刊,还经常收录好文章、儿歌、教学经验,以便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幼儿事业是灿烂的,幼儿教师的使命是崇高的,我以此时刻激励自己尽心尽职的工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应该成为儿童幸福的创造者,成为儿童心灵的医治者和治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