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读书心得6篇

时间:2025-09-25 作者:dopmitopy

通过反思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生活中的每一个机会,通过撰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将抽象的体验具体化,形成可行的思考模式,下面是58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遇见读书心得6篇,感谢您的参阅。

遇见读书心得6篇

遇见读书心得篇1

美玉前阵子来南宁时,送了本书给我《遇见未知的自己》。我没看完,先借给面条看了。因为她有心理困扰,正好有朋友建议她看这本书。

她没看完,便建议说:元家族的成员都该看看这本书。

这是一本都市修行的心灵书籍。周末的读书会,我便以此为,分享此书心得。

其实这本书对我触动不大,因为我已经过了那种发现内在自我、唤醒心灵觉醒的阶段。当然里面有很多学识可以令我补充新知,完善我的个人系统。

因为没看完这本书,所以我分享的更多是近期我的阅书心得。

一是,有好书,我会尽量推荐给大家;

二是,你是否要接受,随缘。

所谓的人讲人缘,书讲书缘。就是这个意思。

这本书对面条小姐的触动大,因为她刚好处在这样一个心灵迷茫的人生阶段,所以恰当的书籍能给她指明灯的作用。所以,书讲机缘,处在不同的人阶段,有不同的人生需求,倾向的书籍就不同。

就我自己及大部分的女性阶段而言:

15-25岁的阶段,一般就是《女友》、《花溪》《瑞丽》《时尚》之类的书籍。25-35岁的阶段,会更喜欢看张爱玲、张小娴、仓央嘉措、纳兰性德等小资书籍,也能静下心来看身心灵修行、养生方面的书籍。35-45岁的阶段,喜欢重读古典名著、喜欢佛禅类书籍,也喜欢疏通知远的历史类书籍。45岁之后,喜欢研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易经》《茶经》之类的。

同样的,人讲人缘。往往你认为很好的一本书,很迫切地推荐给别人,别人不一定会采纳,这个时候,授者也要考虑和尊重受者的意见,千万不要勉强人家。

我以前专门和元真研究过这个话题。

好比说,我认为很好的一本书、一部电影、一个体验、一个课程推荐给别人,尤其是身边的人,很希望他们跟我有同样的体验。可是对方不领情,我会觉得失落,觉得可惜和遗憾。

后来和元真探讨,便释然。

对方不领情,那也是正常的。一方面,对方可能没有这个缘分,另一方面,对方的缘分没到。你何必拿自己的'缘分强加到他人的身上呢?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但凡我向别人推荐好东东时,便不会那么地急切。如同我办这一次读书会,不是要大家都要看这本书,而是,因为我们是长期的朋友,我是希望通过不定期的活动,让我们彼此之间,逐步建立更多沟通上的共识。

而,从受者的角度来说,如果有人向你推荐什么东西,必定是那个东西是好的、对他受益的,所以我们要体晾这份用心和善心。

不管是授者,还是受者,希望你们随缘就好。

遇见读书心得篇2

新年伊始,给自己定了一个读书计划,第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是偶然在书店瞎逛时随手拿起来的,信手翻了几页就被书中作者智慧的语言,生动的内容深深吸引。买下它回家迫不及待的用两天的时间看完了它。书中以简单的故事情节和平实的语言阐释了人为什么活的不快乐,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关照自己的内心;深刻的剖析了现代人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巨大的生存压力下如何活出真正的自己。当下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你幸福吗?”这个问题的答案与物质无关,与外在的一切无关。幸福指数的大小来自于内心的知足,“爱、喜悦、和平”!

不能说我已真正参悟了书中所有的内容,它所蕴含的关于人生的哲理思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还有很多的空白需要以不断地的学习、充电来提升自己,才能真正的读懂这本关于“都市身心灵修行课”的内容,领悟其中的深意。于是我决定开始将读书学习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项必修课,尽管我们常常以各种借口“忙碌着”,可“时间”作为海绵里的水总得要去“挤”才会有的。陆续的我开始了我的读书计划,并将自己读过的好书介绍给同事和朋友们,在这过程中朋友也推荐给我一些他们读过的好书,让我受益匪浅。希望通过这次的读书活动能够影响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引发起学习的“正能量”,让读书学习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在阅读的过程中享受知识、文化带给我们无尽的财富。

遇见读书心得篇3

?遇见未知的自己》应该算是我看的第一本灵心小说。作者在自序中写到:如果你在追寻人生的答案,或是在尝试解决人生的一个难题,或是你正处在一个停滞的阶段,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也许就在本书的字里行间,你会有心领神会的一刻,因而答案自动浮动。我有同样的问题存在,于是抱着希望读了这本书,读完之后心中有很多感触。

书中的老人其实就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心态的不合适,继而指引我们反求诸己,修心、正心、养心,拥有好的心态。老人说: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其实人生就是一场戏,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随着死亡而消灭,它可以目睹、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老人还告诉我们: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的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愤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下面谈谈书中主要的观点与我的看法。

1、从古老的问题“我是谁”开始,当然书中的老人也不会告诉你这个千古之谜的答案,“我是谁”“我到底要什么”“我们为什么常常不快乐?”三个问题带我们进入,告诉我们“我们所有人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地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我们平时都戴上了太多的面具,似乎很少是活在真我中。

2、书中介绍了吸引力法则:“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会和他共鸣,被他吸引;反之亦然”。其实,这个就是潜意识法则中的信念的力量。

3、我们不断重复的行为、情绪、思考模式,造就了神经细胞之间的网络布线系统,这就是我们人生脚本或人生模式的成因。

4、臣服:就是看到自己的抗拒,接纳自己与外面的所有一切,包括负面的一切,没有评判没有目的。

5、很好的结尾语:“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地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

我们不知道命运可以改变,我们所做的,就是去和现实抗争、对现实不满、想要改变他人,改变环境,但却是徒劳无功,反而适得其反。我们不知道一切的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变了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面镜子,正如智者的指引,让我们拥有好的心态,力量是在我们自己手中的。正如女主角若菱最后能够在智者的指点之下,改善内在的状态,进而改变了外在的世界,就像春蚕破茧而出,迎风飞扬。

遇见读书心得篇4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是上次跟x去锦汉展览中心逛书展时买的。第一次逛书展,感受最深就是人好多,想不到喜欢看书的人还真不少呵。逛了一上午,也没啥收获,就买了几份香港的英文报,一本考公的理论热点书,还有就是这本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

断断续续翻了几天,总算读完一遍。看完最后一行字,合上书时,再仔细想想里面讲什么,却都很模糊了,也记不起几句完整的`句子。不是里面的故事不精彩,只是有不少挺专业的,也懒得去多领悟。书的封面写着“都市身心灵修行课”、“华语世界第一部身心灵小说”等字样,标榜的内容似乎很大,但其实就讲了一都市白领偶遇一老人的故事。跟大多数心灵励志书籍一样,这本书无非也是告诉我们要寻找真正本我,要追求崇尚爱、喜悦、和平。但它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读者更深体会内心世界的变化,是可以改变很多现实的东西。

说句实在话,确实也有点像在推崇“唯心论”的意思,但是,一定程度上的“唯心”确实也是必需的呀,人很多时候,就真的需要好好审视下自己的内心,看看是否有哪些被扭曲了。太现实,会很辛苦的。想要简单的快乐,平凡的幸福,从“心”开始,从意识上稍作些改变,其实可以变得更容易。

书中有一句话,“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没有多大的感触。但看完整个故事,才知道这话的意思: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身出来的结果。意思也就跟“吸引力法则”差不多,积极乐观的意识可以吸引到积极的光芒,很多不好的东西都是自己的消极想法招惹过来的。所以,要关心内在,要勇敢一点,做更好的自己。

看这本书时,喜欢泡杯绿茶,听着柔柔的钢琴曲,安静地翻动书页,放松自己,享受着宁静,享受属于自己的一份娱乐。

遇见读书心得篇5

两年前第一次接触《遇见未知的自己》的时候,只对『真我就是爱、喜悦、和平;快乐是短暂的,喜悦是长久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别人的事、自己的事』这几句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老师的建议下我又重拾起这本书,经过2年多历练的我对这本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这本书浓缩了在初次阅读此书之后所接触的身心灵课程和资料中所涉及的理念。是身心灵爱好者入门的上佳阅读书籍。

这次的重读让我注意到与身体的连结是第一层需要做的。如果能一直坚持做,或者是定静力比较强的人,就可以达到入定的状态。这是真正定的开始,真正内观自己的开始。定能生慧,当慧升起时,就会知道如何处理障碍自己的人、事,所有的情绪、思想都会平复。内在的喜悦自然的迸发出来。并且会带着臣服、感恩、宽容的心态看待万事万物。带着这样的心态也就会到达心想事成的状态了。可以说与身体的连结就是回归生命本源的一扇门。当你完全开启了它,后面的几个层次都是触类旁通的。

第二层的情绪在第一层的基础上就比较容易接受和臣服了。

第三层的思想强调的是定静和转念的作业,在没有情绪平静的状态下,人会意识到人对事物的看法有很多面,不再固着在某一个看法上,念头一转,心境就转,态度也会跟着转,结果就会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

第四层的身份认同是告诉我们要时刻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明确知道自己的定位,自己的目标。不去喂养贪得无厌的“小我”。

当你情绪平稳,内在充满着感恩之心和强烈的愿力,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怎么去做的时候,你就会心想事成。

但如果你无法跟你的身体取得连结,你也无法接受你的情绪,无法改变自己的思想,靠外在的认同来定义自己。你就会像女主角一样活的痛苦不堪。女主角在智慧老人的带领下突破一层层的障碍,最终活出了真我。这只是小说美好的愿望。现实生活中没有多少人会像女主角这么幸运,很多人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后才不得不放下、臣服、面对,一部分人有幸被唤醒去认识真正的自我和做真正的自我。但因改变的愿力不够还没能突破这四个层次,还被“小我”的需要所牵绊着。

我有幸得到两位老师的帮助从身体入手,打通身体内的能量管道,清除身体细胞的负面“胜肽”,让身体与生命的本源真正的连结,让内在本就存在的爱和光涌现出来。

遇见读书心得篇6

几年前,结识了一位朋友。工作成绩显著,生活悠然自得的他赠送了《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我认真的拜读后,写下一些体悟,与各位分享。

作者从一位知书达理的电视新闻主播,转行到一位为追求自我真相不辞艰辛跋山涉水的心灵修行者,张德芬融汇贯通了理论与现实,通过一个主人公的小故事,传达了她生活及工作的精髓。引导我们在人生旅途中,找到自我价值。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及工作。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主要环绕了女主人公若菱与智者老人的多次对话,揭示了人身的奥秘。“你是谁?”这是老人问若菱的第一个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忘记自己是谁,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书中,让我明白什么是真我。真我由爱、喜悦、和平三者构成。那么真我对于人生有何影响呢?书中老人给我们画了一幅画,一辆马车,加上马车夫,后面还有位乘客。这辆马车的前进要靠这匹马,如果你问这匹马,你有没有权利决定怎么行进吗?马儿会说:“有啊!我这不就是努力地在前进吗?没有我,这车是走不动的呀!”但是你要问它“那你刚才为什么往左转哪?”它会说:“我觉得左边的脸紧紧的,我就转弯了。这这匹马其实是我们的表意识,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生活,做出自由的选择,但实际上,我们是一个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机器,很多时候身不由己。读到此处你会明白,这个马车夫就是我们的潜意识,也就是我们人生的自动化导航系统。这位乘客才是人生的真我。真我决定了我们的人生方向,理想和追求。在寻找真我的过程中,我们先要努力地把潜意识的部分尽量带到意识层面,这样我们离真我也会愈来愈近。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起共鸣,向身边靠近。

那么,如何找寻真我呢?书中介绍了一种瑜伽寻找法。基本上,任何能让你专心一致、活在当下的运动,都可以帮你与身体重新连接,所以运动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它时的心态和状态。所以无论是跑步、快走、游泳、瑜伽,只要你能够专心地关照自己的身体,这些运动都可以成为探索自我的方法。

除了身体上需要净化外,我们还需要摆脱负面情绪的圈套。负面情绪就像痛苦之身在我们的身体里,自成一格。想要扼制负面情绪,书中告诉我们一个小方法。每天要念,要写——我看到我正在寻求的痛苦感受,我全心的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负面情绪,你愈去排斥它,它愈不走,而且还会更强。所以,看见了以后,就先接纳它,然后告诉自己,我不需要这个情绪啦,我要放下对它的需要。这是说给潜意识听的。久而久之,潜意识接受这种信息,我们的负面情绪会越来越少。情绪是一种能量,会来也会走,对于孩子来说,大人不要过多地干涉,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怎样去处理自己的情绪,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无限的爱和支持。

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好,让我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地反映你的内在。当外界有任何事物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再集中精力去应对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

每一个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恨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丰盛美好且精心为你打造的礼物。

书中的老人其实就是一面镜子,印照出我们心态的阴影面。所以藉由老人的指引,我们反求诸己,修心、正心、养心,才能有好的心态。生命来去匆匆,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平淡的踌躇关头,面对其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唯有抱着关照内心并时刻感恩的心态,一切事物才会自动还原水落石出。